自制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

刘云龙1
淮北矿工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具有创伤小,易固定、屈折少、痛苦小、口咽分泌物少等优点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操作采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目前国内外报道尚少。为了克服现有的经鼻插管辅助方法在安全、方便、成本等方面的不足我们自制了一种以超亮LED为前端发光头的导引光棒用于经鼻气管插管。

方法制作方法:选择40cm直径3mm柔韧度适中并可塑曲度的医用透明空心塑料导管(本例中使用驼人牌7F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导丝放置管改制,其弯度、柔韧度极为合适),以直径3mm超高亮度红光LED发光原件作为头端医用无毒胶牢固粘在导管前端LED两极使用两根粗细合适的铜质漆包线作为连接导线由导管内通过,用胶封闭导管末端,以利绝缘和消毒后端接相配的直流电源。

资料与操作方法200712月至200812ICU病人中,选择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昏迷、重症肺炎及预期需进行中长期(12周)开放气道管理或呼吸机支持的患者32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1983,其中颅脑损伤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脑血管意外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4颈髓损伤3药物中毒3心肺复苏后3脓毒症2;其中清醒患者15昏迷17例。常规准备直接喉镜,呼吸球囊。气管插管选用柔韧度较好的驼人牌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观察病人鼻孔大小,首选直径7.0mm导管,鼻孔较小者选用直径6.0mm6.5mm气管导管。患者取平卧位,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先予患者以高流量吸氧,对无自主呼吸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以面罩球囊辅助通气,使其SO2达到95%以上。经由两侧鼻孔充分吸痰后,选择较通畅一侧鼻腔予以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鼻粘膜表面喷涂麻醉、收缩血管,无菌石蜡油涂抹鼻腔及插管以充分润滑。根据病人鼻孔至气管的角度对光棒和气管插管进行预塑型,保持操作区内较暗以利看清光点,气管导管和光棒均涂抹无菌石蜡油润滑,将光棒插入气管导管使其远端较气管导管稍突出0.5cm,共同经预选孔与面部垂直方向沿下鼻道经鼻底部插入,出鼻后孔至咽喉腔,利用气管导管的自然曲度接近声门,待颈前环甲膜处见到明显光亮点,有自主呼吸患者同时可闻及气管导管内气流声,即表明气管导管前端已对准并接近声门,继续向前调节并推移光棒可见颈前正中明亮光斑,表明光棒已进入气管内,在光棒导引下将气管插管再推进23cm(此时有自主呼吸患者多有呛咳),拔出光棒,再次确定气管导管位于气管中后,气囊充气,调节气管导管深度2527cm,尽量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固定气管导管。若光棒插入一定深度后环甲膜处仍无清晰的光点,表明光棒可能进入食道,则后退调整导管及光棒的位置,继续向下寻找声门,并应用BRUP(即向后、向右、向上加压)手法探压喉部,有利于声门对准导管,以利导管进入声门。插管过程中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气管插管过程所用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有无口鼻腔出血、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咯血、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发生。拔管后询问病人有无头痛或鼻腔异物感,必要时进行鼻窦的影像学检查。

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气管插管用时40±15秒,插管过程中心率增加10±3/分,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咯血、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发生,鼻粘膜损伤伴少量出血2例,5min自行停止。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2±5天。拔管后患者无头痛或鼻腔异常感觉情况,无鼻腔脓性分泌物。

结论:采用自制光棒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具有盲探法及明视法的双重优势,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材料易得且成本低廉,对今后经鼻气管插管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