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导大鼠心室颤动模型的建立
陈蒙华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心内科
大鼠是开展心肺复苏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在Pubmed查到用大鼠开展心肺复苏研究的文献有几百篇,其中采用大鼠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模型的不足一半 ,国内用大鼠室颤模型的更少,至今尚不足10篇,其主要原因是用有创方法建立大鼠室颤模型有一定难度。
在1988年,von Planta等报导了用交流电经右室心内膜电击诱导大鼠发生室颤的方法,他们首先分离右侧颈内静脉并结扎静脉远端,然后在静脉近端切一小口,缓缓送入一条导管至右室,再沿该导管送入一条导丝,通过该导丝将交流电引入大鼠心室诱发室颤。由于操作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且为有创性,国内有能力采用该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实验研究的报导很少。
基于室颤仍是临床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笔者尝试用无创的方法建立大鼠和小鼠室颤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发表。但主要原文和图表多在国外以英文发表,国内同行不一定能查到全文。笔者结合自已近年来的探索经验,谈谈应用经食道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大鼠室颤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