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对家兔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姜小敢1 金孝岠1 鲁卫华1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 研究阿片类药物对家兔小肠平滑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56只,按实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在体实验组和离体实验组。在体实验组新西兰兔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8例,实验组(B组)9例。通过胃管分别注入混有中华墨汁的生理盐水或吗啡液体共5毫升,30分钟后急性处死测量墨汁在肠管的推进距离,计算墨汁在小肠的推进率。离体实验组新西兰兔28只,每只取小肠管2~3段,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浓度吗啡组(L组)、中浓度吗啡组(M组)、高浓度吗啡组(H组)、纳洛酮预处理组(N组)、纳洛酮加中浓度吗啡组(NM组)、乙酰胆碱预处理组(D组)、乙酰胆碱加中浓度吗啡组(DM组)、阿托品预处理组(A组)、阿托品加中浓度吗啡组(AM组),每组8段肠管标本。家兔急性处死后制备离体小肠肠管灌流模型,分别依照各组设计的不同浓度药物或者不同药物预处理后进行离体肠管恒温恒速灌流,待灌流平衡后利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离体肠管纵、环形肌张力和频率变化曲线,分析其对离体小肠肠管纵、环形肌收缩的张力和频率变化。
结果 (1)小肠推进率比较: 与A组比较,B组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浓度吗啡对离体肠管纵、环形肌张力和频率影响比较:M组、H组肠管纵形肌张力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频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M组、H组肠管环形肌张力明显高于C组(P<0.05),各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药物预处理后中浓度吗啡对离体肠管纵、环形肌张力和频率的影响比较:经纳洛酮预处理后,NM组纵、环形肌张力明显低于M组(P<0.05),各组频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乙酰胆碱预处理后,D组、DM组纵、环形肌收缩频率明显大于M组(P<0.05),各组之间张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阿托品预处理后,A组、AM组纵、环形肌收缩张力、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阿片类药物吗啡可以抑制家兔在体肠管的推进运动,可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家兔离体肠管纵、环形肌张力。其肠道作用除与阿片类药物与肠道阿片受体结合后调节乙酰胆碱释放有关外,还可能包括其他机制参与。

关键词:吗啡;肠肌,药物作用; 受体,阿片;受体,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