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症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强新华1 周立新1 李轶男1 誉铁鸥1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 设想将一系列心脏骤停后综合症的有效治疗手段融合为集束化治疗方案,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症集素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观察性研究。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有院内外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且复苏时间小于30分钟并于6小时之内进入ICU的成年患者入选行PCAS集素化治疗,在除外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衰、脑出血或脑梗塞以及治疗不足24小时的患者后。与之相比较的是2005年--2006年我院收入ICU的符合相同条件的PCAS患者。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在ICU内治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终点指标等。
结果 干预组共入选39名患者,其中伴有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为20人(51%),比较于对照组12/54(22%)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在有创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心率、每小时尿量和第一天液体入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糖水平、体温等存在显著地统计学意义。ICU内治疗期间,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和癫痫持续状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阳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明确提示PCAS的集束化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但是本研究的设计方案为观察性,样本量亦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今后的相关试验中,需要改良现有的设计方案,不断的探索集束化治疗的成功经验,并收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心脏骤停后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一条全新的可行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