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盲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与胃镜下置入营养方法的比较
陆洁1 邹静蓉1 何玉峰1 钱武强1 许志洪1 巢娟芬1 徐海峰1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ICU
目的 探讨床边盲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比较其与胃镜直视下置入营养管方法的优劣。
方法 收集我院ICU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91例需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按照以下方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操作前肌注胃复安,促进胃肠正向蠕动。双人操作,一人置管,另一人协助调整体位。患者取半坐卧位,检查患者鼻腔,清洁一侧鼻孔。测量患者剑突至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并在鼻胃管上做一标记,然后再在记号后50cm处标记。在导丝引导下,将鼻胃管插入胃内注入空气,证实鼻胃管在胃内。然后,另一操作者协助病人调整体位,左侧垫薄枕,将体位调整为右侧卧位30-45°,用50ml注射器继续向胃内注入空气以充满胃腔,一边注气一边缓慢推进导丝,当继续向前送管至所作50cm刻度处,从鼻胃管末端注入20-30ml等渗盐水,以利引导钢丝退出,固定营养管。抽20ml空气经鼻胃管末端注入,同时,用听诊器在脐周听诊闻及较响气过水声,或者抽见黄绿色消化液,或用pH试纸证实为碱性液体后可证实鼻胃管已进入胃幽门以下十二指肠区域,亦可在X线腹部平片下证实。统计上述方法(以下简称盲插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置管时间,观察置管过程中患者的反应、舒适度(耐受和抗拒),统计置管后并发症病例数。将上述指标与同期进行胃镜引导下营养管置入的病例(以下简称胃镜组)进行比较。
结果 盲插组取得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8.02%,平均置管时间45min,执行过程中患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未有置管后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与胃镜组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偏低,但因其在床边方便多次尝试操作,总体总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盲插组平均置管时间较长。盲插组患者具有良好耐受性,抗拒性较胃镜组明显降低。
结论 床边盲插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方法具有较理想的总体成功率,患者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尽管置管时间较长,但相信随着该方法的临床不断总结、改善操作时间会有所缩短。该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试验及推广应用。
方法 收集我院ICU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91例需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按照以下方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操作前肌注胃复安,促进胃肠正向蠕动。双人操作,一人置管,另一人协助调整体位。患者取半坐卧位,检查患者鼻腔,清洁一侧鼻孔。测量患者剑突至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并在鼻胃管上做一标记,然后再在记号后50cm处标记。在导丝引导下,将鼻胃管插入胃内注入空气,证实鼻胃管在胃内。然后,另一操作者协助病人调整体位,左侧垫薄枕,将体位调整为右侧卧位30-45°,用50ml注射器继续向胃内注入空气以充满胃腔,一边注气一边缓慢推进导丝,当继续向前送管至所作50cm刻度处,从鼻胃管末端注入20-30ml等渗盐水,以利引导钢丝退出,固定营养管。抽20ml空气经鼻胃管末端注入,同时,用听诊器在脐周听诊闻及较响气过水声,或者抽见黄绿色消化液,或用pH试纸证实为碱性液体后可证实鼻胃管已进入胃幽门以下十二指肠区域,亦可在X线腹部平片下证实。统计上述方法(以下简称盲插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置管时间,观察置管过程中患者的反应、舒适度(耐受和抗拒),统计置管后并发症病例数。将上述指标与同期进行胃镜引导下营养管置入的病例(以下简称胃镜组)进行比较。
结果 盲插组取得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8.02%,平均置管时间45min,执行过程中患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未有置管后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与胃镜组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偏低,但因其在床边方便多次尝试操作,总体总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盲插组平均置管时间较长。盲插组患者具有良好耐受性,抗拒性较胃镜组明显降低。
结论 床边盲插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营养管方法具有较理想的总体成功率,患者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尽管置管时间较长,但相信随着该方法的临床不断总结、改善操作时间会有所缩短。该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试验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