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及每日唤醒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李纾1 王宇1 赵栋1 安友仲1 马朋林1 许媛1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 解放军总院第二临床部, 3. 同仁医院
目的 1、评价每日唤醒在机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过程中的效果;2、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实时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60例需要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吗啡0.05mg/kg静脉注射后,持续0.02mg/h/kg维持镇痛,咪唑安定以2分钟为时间间隔静脉推注0.1mg/kg,之后维持0.1mg/kg/h静脉泵入,并根据镇静评分调整剂量,维持Ramsay镇静分级评分在2-5分,并持续监测患者BIS评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次日起实时每日唤醒(上午9时)。两组均维持Ramsay评分在2-5分,直至脱机或机械通气时间达7天。观察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意外拔管次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2、计算BIS的敏感度和约登(Youden)指数,确定BI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入ICU 24小时APACHEII评分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镇静对机械通气的影响: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3.7天(实验组)及6.1天(对照组),住ICU时间平均为7.2天(实验组)及12.3天(对照组),28天死亡率为1.87%(实验组)及3.15%(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外拔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BIS的应用:随镇静深度加深,BIS明显降低,Ramsay分级评分对应的BIS中位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831,p<0.01);Ramsay分级评分2~5分(合理镇静)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63~86;当BIS值为86时,BIS监测从镇静合理到镇静不足的Youden指数和敏感度最高;Ramsay评分为6分(镇静过度)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42~54。
结论 实施每日唤醒策略可以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并可能改善患者的28天死亡率;BIS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实时、客观监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状态并指导镇静治疗。
方法 选取60例需要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吗啡0.05mg/kg静脉注射后,持续0.02mg/h/kg维持镇痛,咪唑安定以2分钟为时间间隔静脉推注0.1mg/kg,之后维持0.1mg/kg/h静脉泵入,并根据镇静评分调整剂量,维持Ramsay镇静分级评分在2-5分,并持续监测患者BIS评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次日起实时每日唤醒(上午9时)。两组均维持Ramsay评分在2-5分,直至脱机或机械通气时间达7天。观察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意外拔管次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2、计算BIS的敏感度和约登(Youden)指数,确定BI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入ICU 24小时APACHEII评分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镇静对机械通气的影响: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3.7天(实验组)及6.1天(对照组),住ICU时间平均为7.2天(实验组)及12.3天(对照组),28天死亡率为1.87%(实验组)及3.15%(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外拔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BIS的应用:随镇静深度加深,BIS明显降低,Ramsay分级评分对应的BIS中位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831,p<0.01);Ramsay分级评分2~5分(合理镇静)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63~86;当BIS值为86时,BIS监测从镇静合理到镇静不足的Youden指数和敏感度最高;Ramsay评分为6分(镇静过度)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42~54。
结论 实施每日唤醒策略可以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并可能改善患者的28天死亡率;BIS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实时、客观监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状态并指导镇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