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ICU、急诊ICU及呼吸科普通病房中延缓吸收性肺炎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李梅玲1 瞿洪平1
上海瑞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瑞金医院RICUEICU和呼吸科普通病房中,延缓吸收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初步探讨危重患者出现肺炎延缓吸收的主要原因,为该类型肺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至2011年期间RICU2010EICU2010年呼吸科普通病房的肺炎患者。根据影像学显示,渗出浸润影完全吸收超过4周,或吸收50%超过2周者入选为延缓吸收性肺炎,在4w内完全吸收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比较各病房危险因素有无差异。
结果 患者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肺炎类型无统计学差异但延缓组患者存在更多误吸(p=0.042),肺炎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CURB-65p=0.017)、APACHEIIp=0.044)。延缓组患者多存在多肺段浸润(p<0.001),而肺结构破坏,胸腔积液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延缓组血清学标记物PCT较高 (PCT均值1.8183,P=0.021)。延缓组更多存在初始抗生素应用不恰当(p<0.001)、耐药菌感染不影响肺炎吸收,但若病原菌持续存在会延缓肺炎吸收(P=0.002)。建立人工气道无统计学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多肺段浸润(OR 14.475 95%CI 3.492,59.996)、病原菌清除与否(OR 13.166 95%CI 3.264,53.104)、初始抗生素不恰当(OR 7.586 95%CI 1.936,29.723)和误吸(OR 6.685 95%CI 1.287,34.716)是延缓吸收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区影响因素略有不同:RICU组中肺炎患者延迟到达临床稳态会影响肺炎吸收(p=0.009)。激素应用延迟肺炎吸收(p=0.034),尤其是大剂量激素应用(p=0.028)。EICU组中延缓组存在更多耐药菌(p=0.029)。而病原菌持续存在
OR 6.667,95%CI 1.145,38.833是呼吸科普通病房延缓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延缓吸收性肺炎在危重患者中多见,且病死率较高。患者存在误吸,多肺段浸润,初始抗生素应用不恰当和病原菌未清除是该类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水平PCT可提示肺炎延迟吸收。动态监测病原菌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评估影像学变化,可能改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