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

崔益明1 金守兵1
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

目的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许多可选择的途径,目前多采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插管,且以右侧为首选。作者结合本院近五年深静脉置管到位率进行分析及结合相关报道,综合分析,以得出结论。
方法 将病人分两大组,成人组1053人,其中男590人,女463人,小儿组412人,其中男282人,女130人。再分组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颈内静脉置管到位率穿刺成功到位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优点是:(1)穿刺成功率高;(2)易于固定,导管不易脱出或折断;(3)术后易护理;(4)对患者床上及颈部活动影响小;(5)并发症少。但从本组观察结果来看,锁骨下静脉置管到位率(66.7%)明显低于颈内静脉(98.4%),且小儿到位率(47.5%),明显低于成人(87.1%),两组P均小于0.01,小儿和成人颈内静脉置管到位率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穿刺熟练程度:各种途径只提供了中心静脉插管成功的可能性,要使置管成功,关键是技术操作。 (2)解剖的变异性:其本身的血管发育异常可能是导致锁骨下静脉置管到位率偏低的因素之一。(3)成人和小儿的解剖特点不同: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点到锁骨下静脉与静内静脉和左无名静脉汇合处的距离较近,穿刺针头多数抵达三静脉交汇处,穿刺针与颈内静脉成钝角,与左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成锐角,所以放置钢丝时极易进入颈内静脉远心端。成人穿刺时,穿刺针仍在锁骨下静脉内,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时成钝角,所以放置钢丝时易沿着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右颈内静脉穿刺时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几乎在一条直线上,钢丝易于进入上腔静脉,到位率较高。(4)进针技巧:锁骨下静脉置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导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远心端(32.8%)。作者建议:当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应尽量将穿刺针放平,并调整针尖斜面向尾端,然后将导丝的自然弯头向上腔静脉方向置入,这样可大大提高其到位率。。(5)穿刺成功后导丝的通畅程度:如穿刺成功后抽取回血顺利,导丝置入通畅,则到位率明显上升。
结论 从本组观察结果来看,成人和小儿颈内静脉置管到位率为96.4%~100%,而小儿锁骨下静脉到位率为47.5%,比胡小琴报道的32.31%稍高,但作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锁骨下静脉好,以保证较高的到位率和术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