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在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中的应用研究
潘卫东1 马继民1 杨志军1 王胤中1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ICU
目的 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至本院ICU的ARDS病人34例(均符合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设置潮气量为6~8ml/kg,通气频率12~20次/分,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 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 H20,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性肺复张技术,调节压力至30cmH20, PEEP水平设定为 LIP水平,持续10个呼吸周期,然后转换到原来的通气模式,PEEP调为20cmH20,然后PEEP每20min下调2cmH20,当Sa02下降时,重新将PEEP设定在该水平上2cmH2O。如发现以下可能由肺复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则随时终止肺复张:①HR增至140次/min或较实施前增加了20次/分或发生心律失常。②收缩压降至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30mmHg.③发生气胸、纵膈气肿,并且用其它原因不能解释.④Sp02降至90%以下或较肺复张前下降5%.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前后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h,肺复张后1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02)、pH值、氧合指数( Pa02/FiO2)等变化,并比较肺复张前后使用的PEEP。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 、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至本院ICU的ARDS病人34例(均符合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设置潮气量为6~8ml/kg,通气频率12~20次/分,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 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 H20,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性肺复张技术,调节压力至30cmH20, PEEP水平设定为 LIP水平,持续10个呼吸周期,然后转换到原来的通气模式,PEEP调为20cmH20,然后PEEP每20min下调2cmH20,当Sa02下降时,重新将PEEP设定在该水平上2cmH2O。如发现以下可能由肺复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则随时终止肺复张:①HR增至140次/min或较实施前增加了20次/分或发生心律失常。②收缩压降至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30mmHg.③发生气胸、纵膈气肿,并且用其它原因不能解释.④Sp02降至90%以下或较肺复张前下降5%.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前后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h,肺复张后1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02)、pH值、氧合指数( Pa02/FiO2)等变化,并比较肺复张前后使用的PEEP。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 、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PAC-RM前相比,RM后各时点Pa02、Pa02/FiO2均显著性升高(P<0.05);
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02)和氧合指数( Pa02/FiO2)。相对其他的肺复张法,它具有1操作简便,2复张时间短,3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4病人耐受性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02)和氧合指数( Pa02/FiO2)。相对其他的肺复张法,它具有1操作简便,2复张时间短,3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4病人耐受性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