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患儿并发急性肺损伤时活化蛋白C的临床意义
安康1 王莹1 李璧如1 钱娟1 杨燕文1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
目的: 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时(ALI)全身和局部的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活化蛋白C(APC)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之一,在发生ALI时其活性明显降低。血液肿瘤患儿是ALI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拟通过前瞻、对照的方法明确此类患儿并发ALI时血浆APC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收入我院PICU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ALI患儿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休克、化疗阶段、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及ALI第1天和第4天的APC水平。入选病例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粒细胞正常组,进行组间及组内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对比。
结果:(1)共入选17例,10例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7例粒细胞正常。死亡3例,均为粒缺患儿。粒缺组机械通气时间(天)显著长于粒细胞正常组(16.6±10.83 VS 3.79±4.08 p= 0.0096),发生ALI第1天的PaO2(mmHg)显著低于粒细胞正常组(54.9±17.05 VS 92.7±27.53 P=0.0097),第4天的APC 水平(pg/mL)显著低于粒细胞正常组 (193.06±63.19 VS 286.28±25.12 P=0.0077)。粒缺组死亡病例第4天的APC水平显著低于生存者 (110.11±66.29 VS 216.76±40.53 P=0.0227)。
结论: 粒细胞缺乏血液肿瘤患儿合并ALI时其产生APC的能力严重受损,且APC水平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氧合越差,预后越差。监测APC水平对此类患儿的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也为进一步行APC的替代治疗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