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吸收性肺炎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分析

李梅玲1 瞿洪平1
上海瑞金医院RICU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存在延缓吸收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危重患者出现肺炎延缓吸收的主要原因,为该类型肺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4月至20101月期间,上海瑞金医院RICU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基础疾病、CURB-65评分、病原体、细菌耐药性、应用抗生素、有无达到临床稳态、肺部浸润影吸收时间、有无肺结构的破坏、有无胸腔积液、有无多肺段浸润、有无免疫抑制相关病史。比较该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显示,渗出浸润影完全吸收超过4周,或吸收50%超过2周者入选。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计算并比较各相关参数。

 

结果:该期间呼吸ICU收治患者共107人,其中入院诊断为肺炎80人,其中符合延缓吸收肺炎标准为36例,占肺炎总数 45%。在该36例患者中,28例(77.80%)肺炎完全吸收病程超过4周。其中CAP患者14例,HAP患者22例。

 

1,患者一般情况:女性14人,男性22人。平均年龄70.83±11.03CRUB-65 评分为1.68±0.91。患者均未达到免疫抑制标准。

 

2,患者全身和局部疾病特点:①多伴有全身性基础疾病:80.56%的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COPD、脑梗、糖尿病、OSAHS44.44%伴有两项及两项以上基础疾病;②存在肺结构破坏:占44.44%,如肺大疱12例,支扩5例,左肺上叶切除1例,胸廓畸形伴肺压缩1例,肺结核所致纤维疤痕形成2例。

 

3,患者肺炎的特点:①引起肺组织破坏细菌多见(69.44%: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肠源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10例;②多为混合感染(22.22%):多种细菌感染如结核合并革兰染色阴性菌2例,病毒(H1N1HIV)混合细菌感染共4例,细菌混合真菌感染共2例;③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感染多见(27.78%):MRSA 3例,MDR 鲍曼3例,PDR鲍曼 4例;④伴有胸腔积液:共19例(52.8%);⑤多肺段浸润:共13(36.1%)。⑥误吸引起感染2例;⑦间质性肺部改变2例。

 

4,患者肺炎治疗中存在的不恰当因素:①初始用药未覆盖致病原共10例(27.78%),如3例甲型流感,2例结核,2例真菌,1HIV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②抗生素治疗当中,痰液引流不畅共6例(16.67%)。

 

结论:延缓吸收性肺炎在危重患者中多见。老年,混合菌及耐药菌感染,多基础疾病或伴有肺结构的破坏,痰液引流不畅等因素可能是危重患者发生该类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患者,抗生素初始治疗的恰当覆盖以及加强气道护理很可能是预防其发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