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心肺复苏模型心脏骤停标准的探讨
肖敏1 1 1 1 1 1 1 1 1 1
1.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急诊科, 2.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麻醉科, 3. 郧阳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 比较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的两种心脏骤停判断标准,以确立一种适合于复苏后综合征研究的心脏骤停判断标准。方法 大耳白兔30 只 ,随机分为心电图标准组(A组)、动脉压标准组(B组)。采用夹闭气管建立心脏骤停模型,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心脏骤停判断标准,心脏骤停5 min时立即复苏,观察复苏成功率和动物存活时间,监测心脏骤停前、复苏后24、48、72、96、 120 h6个时间点动物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乳酸、胱抑素C及肌钙蛋白T水平,分析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即刻成功率A组为33%,B组为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动物存活时间A组为1.38±1.04 h,B组存活时间为58±41.52 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B组动物复苏后24、48、72h时间点动物血NSE、ALT、CRP、乳酸、胱抑素C及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升高,与心脏骤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复苏后48-72h,动物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结论 以平均动脉压为标准判断心脏骤优于心电图标准,适用于标准化复苏后综合症的动物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