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61例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

田辉1 刘志军1 张保军1 吴铁军1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目的 总结我市2009年4月13日至2009年5月21日暴发流行中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早期识别有重症倾向患儿,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1例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病例临床特征:83.6%(51/61)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危重患儿评分平均75.3±4.7分;100%患儿发热;发热至机械通气时间1~4 d,平均(3.08±1.39)d;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急促、浅慢、节律不规则;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增快、减慢、血压增高或降低、皮肤花斑、四肢皮温低;辅助检查:部分病例出现血WBC、AST、ALT、CK-MB和血糖、血乳酸升高,咽拭子EV71-PCR阳性率34.4%,肛拭EV71-PCR阳性率占41.0%。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渗出或无明显异常。机械通气患儿死亡1例,病死率为1.6%(1/61)。结论 本次流行中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相对重,变化快,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及时上机,可避免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机械通气应用高PEEP(8-14cmH2O),同时采取以脱水降颅内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镇静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EV71;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