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窒息时间对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模的影响
张东1 王育珊1 李南1 董丽华1 陈颖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摘要】 目的 采用窒息法致家兔心脏停搏,探讨不同窒息时间对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形成的影响,为心肺脑复苏后续研究提供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按照窒息时间不同,将30只家兔随机分成窒息7分钟组和窒息8分钟组各15只。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观察两组家兔ROSC率和不同时间点的死亡率;检测两组家兔ROSC后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心率、肛温和白细胞计数,观察SIRS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两组家兔复苏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NF-α、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肝功(ALT)、肾功(Cr)、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糖(Glu)的变化,并根据主要脏器功能改变情况鉴定心脏骤停PR-MODS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家兔在ROSC后12h~24h均出现SIRS,发生率100%。两组家兔从复苏后12h即有TNF-a的明显升高(P<0.05);两组家兔CK-MB在ROSC后12h出现明显升高,ROSC后24h出现ALT、Cr、Glu的明显升高(P<0.05),在ROSC后48h出现PaO2的明显下降(P<0.05);两组家兔的ROSC率分别为100%和86.67%,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7分钟组CPR时间明显低于窒息8分钟组(P<0.05);窒息8分钟组自主循环恢复后6h死亡率明显高于窒息7分钟组(P<0.05);在12~48h窒息8分钟组死亡率虽有高于窒息7分钟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家兔ROSC后存活24h以上时,MODS发生率为100%。结论 选择窒息时间7分钟建立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为后续进一步建立PR-MODS模型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