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09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布

丁士芳1 吴大玮1 孙恩华1 陈晨1 隋娜2 李文远1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  研究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1月至2009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

结果  血培养标本7 153共计575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获得70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36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22株(33.3%),溶血葡萄球菌70株(19.1%),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各32株(8.7%),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8.5%)。革兰阴性菌24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06株(43.8%),铜绿假单胞菌32株(13.2%),肺炎克雷伯菌19株(7.9%),布氏杆菌11株(4.5%)。真菌93株,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32株(34.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9株(20.4%),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17.2%),克柔氏假丝酵母菌7株(7.5%)。ICU患者占分离真菌菌株37.6%35/93)。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4.2%13/24)、71.3%77/108)、76.1%51/67),11株肠球菌对高耐庆大霉素耐药(76.1%)。60.4%64/106株)大肠埃希菌和36.8%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良好敏感性,耐药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3.3%)高于美罗培南(13.8%)。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的敏感率>90%

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占革兰阳性菌69.8%,不排除皮肤消毒不彻底、采血技术不规范导致假菌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4.2%71.3%76.1%,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6.1%分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43.8%)、铜绿假单胞菌13.2%)和肺炎克雷伯菌(7.9%)为主,但是布氏杆菌是住院患者发热不可忽视因素(4.5%11/242)。60.4%大肠埃希菌和36.8%肺炎克雷伯菌为ESBLs阳性菌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显著超过白色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仅占假丝酵母菌18.4%16/87)。ICU患者分离真菌菌株占37.6%35/93),与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及侵袭性操作等多种易患因素有关。药敏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敏感率>90%

本资料显示临床医师对血培养重视程度不足,血标本送检率低,2次以上血培养分离同一菌株患者仅占14.4%83/575),特别厌氧菌血标本送检率极低,采集血标本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