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外周呼吸肌麻痹抗膈肌疲劳药物筛选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史继学1 赵爱华1 孔繁亭1 张军利1 姚静1 陈爱兰1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外周呼吸肌麻痹抗膈肌疲劳药物筛选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泰山医学院急诊医学、法医学教研室

泰山医院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71000)

史继学  赵爱华  孔繁亭  张军利   姚静   陈爱兰

 

急性中毒病人占急诊抢救的15%~20%,在基层基疗单位甚至高达25%~50%,仍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占首位且近年呈上升趋势。AOPP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有急性中毒早期的胆碱能危象(ACC),中毒中期的外周呼吸肌麻痹(RMP)。AOPP并发RMP发生率为13.8~24.1%,病死率为23.5~42.0%,有关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持续抑制,有机磷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生物膜上Na+Ca2+离子通道紊乱,Ca2+离子流量低于Na+离子流量是导致AOPPRMP主要有害因素,其它尚有横纹肌溶解,阿托品过量及大量氧自由基损伤学说,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呼吸支持、解毒剂(氯磷定、阿托品)的应用及对症支持疗法,针对AOPP致外周呼吸肌神经肌肉接头的损伤防治研究甚少,我们已于1998年始即进行这方面的观察与研究,曾试用公认的氯磷定突击量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有一定预防AOPP并发RMP,但治疗作用不明显,以早期呼吸支持为主的治疗,仍不能明显缩短病程且经济负担亦重。为此,我们对中、重度AOPP病人早期应用或发生RMP后负荷量持续泵入氨茶碱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从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氨茶碱的应用时机、方法、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以确定氨茶碱防治AOPP并发RMP的地位。并对在动物试验上抗膈肌疲劳有效的药物,心先安、长托宁及生脉注射液等药物用于AOPP并发RMP以筛选出有效药物,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首先建立AOPP并发RMP模型,采用反复小剂量氧化乐果染毒观察大鼠膈肌功能,采用膈肌肌电图记录及处理、膈肌诱发电位引导及处理,建RMP模型,也选用阿托品过量诱发RMP建立模型。静脉注射氨茶碱10~20mg/kg用于AOPPRMP动物模型,观察动物膈肌肌电位(EMGdi)、跨膈压(Pdi)及膈肌诱发电位(DEP)。用氨茶碱4~5mg/kg负荷量静脉注射,每日3~4次用于AOPP并发RMP的病人,观察治愈率、病程、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未用机械通气例数。观察静注氨茶碱后病人膈肌收缩率改善情况,气道峰压,自主呼吸末峰压,呼吸肌效能等变化。同时对心先安、长托宁及生脉注射液等在AOPP并发RMP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途径、剂量、疗程等进行了观察。初步观察结果显示氨茶碱、长托宁在AOPP并发RMP的治疗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