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体会
王国干1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重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体会
王国干,杨宏,高鑫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本文选折近年来三例SBE受试者,并加以分析,浅谈经验和教训。
病例一:女性、5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1年、间断发热9月、憋气2周。因病情恶化由外院转入我院。入院时重症貌,喘憋明显,半卧位,双肺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扩大。胸片:肺泡性肺水肿。UCG:左心室扩大,动脉导管未闭,左→右分流,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中量反流,二尖瓣中量反流。入院诊断: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抗心衰治疗、抗感染治疗,病情逐渐稳定。于入院15天行心脏手术。术中显示:主动脉瓣无冠瓣、右冠瓣上感染性病变,组织结构完全破坏,赘生物形成,室间隔感染性坏死并穿孔,PDA。手术切除主动脉瓣及赘生物,清除室间隔感染组织,修补室间隔穿孔,结扎PDA,主动脉瓣行机械瓣置换术,二尖瓣行成形术,术后3天体温正常,术后28天出院。
病例二:男性、39岁,因发热、喘憋、不能平卧25天,因病情恶化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5天发热伴寒战,次日肢体出现紫红色斑丘疹、水泡,当地医院疑诊“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效果差。4日后出现胸闷、气短、喘憋明显,在第二家医院住院,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抗感染、抗心衰治疗,行冠脉造影,在LAD放入支架。次日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再流”。急诊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时神清,重症貌,喘憋明显,强迫坐位,双肺瞒布湿性罗音,L4Ⅲ/ⅥSM,及DM。心电图: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胸片:肺泡性肺水肿。UCG: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伴大量返流,二尖瓣中量返流。入院诊断: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入院后经药物治疗病情不能稳定,心衰进行性加重。因病情危急,入院当天紧急行心脏手术。术中显示:心包大量血性液体,心肌组织水肿,前室间沟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呈条索硬结,心尖室壁瘤形成,心尖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瓣无冠瓣感染坏死、大部缺失,赘生物形成,二尖瓣、三尖瓣中~大量返流,广泛前壁陈旧梗死。手术行室壁瘤切除,冠脉前降支行大隐静脉旁路术,主动脉瓣行机械瓣置换术,二尖瓣、三尖瓣行成形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术后11天转其他医院继续抗感染治疗,三周后痊愈出院。
病例三:男性、4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间断发热2月、活动后气短、夜间不能平卧10天入院。外院CT检查示脾梗塞和肾梗塞。入院时神清,贫血貌,半卧位,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界增大,胸片:左心受累疾患,肺内渗出影,不除外感染。UCG: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赘生物,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赘生物伴关闭不全。入院诊断: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肺部感染,肾梗死,脾栓塞,高血压病3级。入院后间断发热,经积极抗菌治疗和纠正心衰治疗,血象仍不正常,肺水肿加重趋势,并频繁出现室速,肝功能恶化,出现神智淡漠,反应迟钝,病情加重。在调换替考拉宁体温正常2天,紧急行心脏手术,术中见二尖瓣前叶穿孔,主动脉瓣穿孔,周边瓣叶小赘生物附着,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成功。术后11天出现腹泻,伪膜性肠炎,口服去甲万古霉素治疗1周后缓解。术后12天大小便失禁并出现混合性失语,脑CT示脑梗塞,经用甘油果糖注射液脱水及醒脑静等治疗后大小便恢复正常。术后21天出现全身皮疹,考虑药物过敏反应,经停用相应抗菌素及抗过敏治疗皮疹消散。患者术后38天痊愈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