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救治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

郭全1 任敏1 李骅2 马云峰1 吕金涛1
1. 湖北房县人民医院ICU, 2. 湖北襄樊市中心医院ICU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5例,均来自我县一家民营黄磷企业,因劳动防护不当导致工人中毒,在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后均在45分钟内送人我院综合ICU抢救治疗。经过积极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均在工作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所致,中毒至就诊时间为20—45分钟,中毒后抬入我院时的临床表现见表1,中毒前患者身体均健康,无心、肺、肝、肾等功能疾患。
表1

临床表现                    倒数            临床表现                    倒数
           浅昏迷             4             急性肺水肿                   5
意识障碍
           中度昏迷           1             休克                         3
抽搐/烦躁不安                 3/2            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          5/0
呼吸困难                      5             球结膜充血/畏光              4/5
1.2 诊断标准: 5例患者中毒程度,根据《中毒急危重症诊断治疗学》急性硫化氢中毒的诊断标准,符合急性中—重度中毒[1]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畅通气道,面罩大流量氧气吸入(>5L/min),迅速脱去患者带硫化氢气味的衣物,病区开窗通风,早期足量、短程运用激素,大剂量VitC及乌司他丁等组织器官保护治疗。
1.3.2 呼吸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呼吸受损及气道梗阻的程度、血气分析、意识障碍、抽搐、躁动等情况及时予以有效镇静加肌松后经口气管插管,实施呼吸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早期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短时间(<12小时)吸入纯氧,迅速改善氧合,具体处理按ARDS呼吸支持策略进行[2]。持续镇静尽量防止或减少患者躁动,降低氧耗。对肺损伤重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3—5天行气管切开,根据患者自主呼吸及肺功能的恢复情况,逐渐降低呼吸机支持的相应参数,直至完全脱机。
1.3.3  循环支持治疗:常规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无创血压、尿量、心率、24小时尿量等指导输液、输血抗休克等维持循环稳定。
1.3.4 加强监护,对症综合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眼部、心、肝、肾等功能损害,控制呼吸道及肺部感染,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尽量创造条件行高压氧治疗等。
2 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抢救,在ICU救治时间为5—14天,呼吸机支持时间为2—10天,5例患者转出ICU时:神志清楚、感觉头痛、头晕、自主呼吸平稳、血压稳定,呼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轻度畏光,心、肝、肾等功能基本正常。
3 讨论
硫化氢气体为剧烈窒息性毒物,急性中—重度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损害中枢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随时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抢救此类病人:在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后,积极给予呼吸﹑循环支持及对症综合治疗来挽救患者生命[1]。通过5例救治体会如下: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加强呼吸支持治疗:硫化氢是一种强大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中毒后将导致机体有氧代谢几乎完全受阻,组织细胞缺氧窒息而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加强呼吸支持缓解病人缺氧,阻断中毒的恶性循环,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一定要加强镇静,对烦躁剧烈的患者要予以肌松加镇静,否则将加重全身痉挛,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组织细胞缺氧,对本已脆弱的组织器官功能造成再次损害。
加强有效循环血容量监测,维持循环稳定:中毒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ARDS、休克等征象,在输液输血抗休克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液体负荷过重或容量不足,加重对脏器功能的损害,对中心静脉压、24小时出入量、无创血压、心率、尿量等的监测尤为重要,根据监测结果,客观地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循环稳定。加强综合治疗,注意脏器功能的保护:硫化氢中毒到目前为止无特效解毒剂,加强对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实施综合治疗。如早期足量、短程使用激素,大剂量VitC、乌司他丁以及脱水利尿、自由清除剂、脑保护、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保肝护肾、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及早创造条件行高压氧等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4-5]总之,将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迅速转入ICU,利用ICU对呼吸循环及脏器功能的支持等方面的优势,采取综合治疗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