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第三届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在京召开

作者 添加时间 2011/12/9 点击次数 15590

    本报讯(记者 刘硕)10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共同主办的第三届 “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在北京九华山庄顺利召开。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医学科研及临床专家担任主讲。近千名ICU、麻醉科、急诊科、内科、外科等与重症病人治疗与护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前来参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血流动力学——细节决定成败”。
    在为重症病人输液时,医生往往通过经验和病人体征来控制输液量,而病人则“被动”地接受,容易因输液量过多而导致水肿或者因输液量不足而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有了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数据统计,医生就可以通过观察两者的差值来判断合适的输液量。这就像给一个人吃馒头,如果他得到了三个而没有剩余,得到了五个而剩余一个时,我们就基本能够认为四个馒头对他来说是“合适”的量。在重症病人的监护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则能够为医生解读各项数据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解读思路。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获取到的各项数据和图谱,运用血流动力学知识,随时了解病人的状况,更准确、细致、及时地为病人诊断、治疗。
    血流动力学以血液与血管的流动和变形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和血浆的粘稠度对身体的影响。近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开始向微循环和组织氧代谢方向发展,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微循环功能、细胞线粒体代谢等各个方面。正如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大为主任在致辞中所提到的:血流动力学这张大网联系着重症病人诊断、监测和治疗的各个角落,丝丝入扣地将ICU的日常工作编织在一起。编织好这其中的每一环、每一扣,既平常、普通,又对全局有着关键影响。临床上每一个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要求,既包括了指标测量的准确性、指标自身的意义,也包括了该指标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这些细节,决定着治疗措施的程度、治疗策略的方向,也决定了治疗的成败。
    本届大会通过多场报告和讨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血流动力学是如何在这些“细节”中作用的,以及怎样解读好各种数据以便为临床诊断、监测与治疗提供根据。如刘大为教授在“血流动力学支持有器官特异性吗?”的报告中提到:血流动力学支持对于不同器官来说并非都一样,而是有器官特异性的。医生如何通过监测并解读各个器官的血流量、血流阻力和压力值,来判断最合适的药剂量和施救强度,达到“救活”且“救好”的目的,还是当前重症监护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引发与会者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病例分析”环节,协和医院的专家与来自南京中大医院等其他医院的专家就同一病例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处置方法。
    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本届大会继续深化内容,设置了“血液动力学原理与检测”、“机械通气与ARDS”、“容量与容量反应性”、“营养与感染”、“血管活性药物与正性肌力药物”、“急性肾损伤与CRRT”、“器官与血流动力学”以及护理等八个主题,共52场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所提出的各项理论以及“血流动力学——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将我国重症医学提到了新的发展高度。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